蒙馬

2015.06.07 | 蘋果日報 | 醫然一笑

常說天大地大,惟站在這裏才能親身目睹天有多大、地有多闊。

外蒙古是英雄地,打從成吉思汗雄霸亞細亞開始,英雄血便流在蒙古人體內,歷代人民崇尚勇敢善戰,故此蒙古人最常見名字是 Baatar,也正是英雄之意,甚至現今國家首都也被命名為 Ulaanbaatar(烏蘭巴托),即紅色英雄,以代表19世紀初史太林所支持蒙古的紅色(共產)革命。

子華、醫生和 Philip 當然不是英雄,只是幾個大學老同走在一起尋找年輕時那份無拘無束的快樂,由有味笑話到宇宙來源都可以暢所欲言的朋友實在不多(話題當然以前者為主),這次我們選址外蒙大草原,為享受那天蒼蒼、野茫茫的豪邁感覺。

為加強豪邁感,我們決意試一試馳馬奔騰大草原,可惜無人精通馬術,在全初哥的情況下,醫生的馬只願行不願跑,Philip 的馬則有點精神錯亂,惟子華的馬才有點像樣。但雖如此,馬背上踏步無邊際草原被蔚藍天空緊緊擁抱的感覺實非城市人所能言達。

我們雖然遇「馬」不淑,但事實上蒙古馬(Eques Mongolica)是蒙古人命脈,按2011年統計外蒙大約有250萬匹馬,數字接近全國人口。

蒙古馬特徵是短小精悍、刻苦耐勞,800多年前成吉思汗侵佔地球超過一半土地便全賴蒙古馬,別小看牠們個子小腿不長,跑起來速度飛快(供我們遊客使用的儍馬除外),用作誘敵攻城非常有效,還有便是牠們十分濫吃,甚麼可以放往嘴的東西都不介意吃,故此行軍時不需為牠們預備馬糧,輕省行裝是行軍另一重大優勢,風光的蒙古大軍全靠這風光的蒙古馬隊。

今天的蒙古馬當然不再有任何軍事用途,惟對蒙古國內依然活躍的游牧民族(Nomad)仍有很大價值,跑馬溜溜趕牛牧羊是草原上最常見的風光,就是我們三位「假騎士」在草原上走一轉也遇上兩三群數以百計的羊群。

可是,除用作可被取替的交通工具外,蒙古馬另外唯一可憐的結局是淪為馬刺,原來蒙古是主要馬肉出口國到日本作刺身之用,若遇上在日本品嚐馬刺,不妨想想牠曾在大草原上奔騰。

蒙古馬在國家的興衰走上不同的路,扮演不同角色,馬是如此,人民也如此。香港的興衰也會讓我們走上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