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 開心派對

1998年4月14日 | 星島日報

電視台進入戰國時代,高薪挖角當然是指定的動作,不少舊臣亦紛紛被邀回巢。有人高調製造聲音、有人默默耕耘當在適當時機參加大派對,總之各適其適。

電台大戰,傳媒人身份被搶高,自然是受益人;聽眾有更多選擇亦當然是受惠者;而在娛樂圈普遍低沉之際,電台風雲一起,亦可成為避難者之天堂,大概是找尋庇蔭者亦始料不及,這批在避風港內的,才是最直接的得益者。

黃子華,自加拿大返港後,第一份在媒體的工作,便是在港台電視部,其後隨葉潔馨加盟商台,九一年離開,事隔七年,被邀重返四台山,主持《無字頭七八九》,成為戰爭中的一份子。

記:記者  黃:黃子華

黃:打仗?我沒有這個感覺。我只覺得,做這個節目是好玩派對,當然,也可以發揮個人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及感受,有可以發洩的渠道。

記:七年後重操故事,是否高薪拉攏的引誘?

黃:錢對我來說,是其次,最重要是有否滿足感。不過,電台打仗,對藝人、媒體來說都是好事。身價是否因此而搶高?身價是代青一個人的能力,位置,我當然是覺得合理,符合個人的標準才行。

記:谷德昭在一篇訪問中,坦言在電影圈低潮中曾有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其後方知道,電台與電視亦有容身之所;而李力持亦說過,拍完了電影,急急腳返電台做節目,電台真的是電影戈避風港?

黃:他們兩人的觀點,當然啱,但我自己卻不是這麼想,這是個跨媒體時代,甚麼工作也可以嘗試。我是個專一的人,目前最主要是做好(鬚根騷),就算是困難時刻,仍然以電影為第一選擇;不過並不表示我視電台工作是一個暫代位,總之覺得好玩便繼續,不好玩便離開。

記:電台的工作,是否難以得到足夠的滿足感?曾經盛極一時的DJ如俞琤、鄭丹瑞、林珊珊、軟硬、Wyman甚至是你都相繼離開。

黃:電台工作個人滿足感好,大不像電影、電視甚至唱片,有許多其他因素影響,是整體合作的成果。電台亦不會埋沒人才,有才能一定上位,一開咪便知道主持人有幾多料,好或差的時段不重要,講就有人知道。當年,我覺得不好玩了,便離開;而現在這個目又似幾個人開Party好玩,於是便繼續玩。

記:七年之後,電台與前有什麼分別?

黃:有更大的發揮。無論是電台節目的表達,抑或是個人見識,觀點亦然。

記:在惡競爭下,電台會否造成一個錯覺,突然間膨脹至不可收拾的地步,然後爆了?

黃:我覺得凡是競爭都是良性的,不會是惡性,只會有好效果。會否爆煲?總之一句講哂:無論任何行業,都是汰弱留強,尤其在這個時勢。

記:經過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電台盛勢已逐漸滑落,偶像DJ亦似乎後繼無人;但現在戰國一役,會否時勢做英雄,又製造出DJ明星?

黃:不知。但肯定會是個熱潮,但得視乎人才會否流入這個圈子。人才有機會便外流?不一定,新的,舊的都會有,俞琤亦是兜了一個圈回來的,容納得便可以了。

記:作為一個DJ ,最重要的是什麼?

黃:學歷不重要,俞琤也不見得有好高學歷。作為一個好DJ,要有時代觸角、敏銳、貼潮流走,腦袋最緊要。

記:電台雖是媒體,但是曝光率最低的,外表如何,並不代表能否成功?

黃:以前電台多靚仔靚女,黃凱芹、周慧敏等便是。如今外表亦是重要一環,因為如今是多媒體,尤其是這個氣候,出鏡、做騷多,播音人不再是躲在收音機裡面的人了。

後記

《無字頭七八九》的主持有黃子華、張達明、谷德昭、李燦森、陳輝虹等,每天基本上最少有三個主持,但日期浮動的,即是說誰有空便做。如此一來,會否出現你多我少,或你少我多的不平衡局面?

「我們是日工,開幾天工計幾天酬勞,多勞多得。這是個有經驗的大機構,早已安排妥當了。」子華說。
但如果天天五個人齊齊開著工,嘿,商台會不會有話說?